三中全會啟示與香港的未來改革 文:葉浚生

二零二四年三中全會過後,中央強調香港需「銳意改革,主動作為」,對此香港社會各界雖然反應積極,但其回應內容至今似乎讓人顯得躊躇。而筆者認為香港未來發展方向和改革實踐是息息相關,環環緊扣。

七年前的《中共十九大報告》便是一個好例子,報告的方向道出了人民對生活需求的轉變,包括對收入分配的擔憂及對青山綠水的渴望,這些需求逐漸形成對民主、法治、公平、正義、安全和環境等價值觀念的實踐。近年,習主席在多次講話中強調,香港必須解決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」。這一則發展方向無疑為現在改革定下明確的實踐道路。

實踐此方向,是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六大治理原則,如「問題導向」和「以人民為中心」,都可以看到這些「原則」和改革方向有著密切的關連之處。「原則」都不應僅被視為標語,而應視為深入的社會科學理論。

那麼,改革的方向應當如何在香港落實?無疑地,這需要香港在制定政策時應用調研科學的方法、應對和解決香港面臨的挑戰,筆者有以下的意見。

• 香港市民生活需求的轉變

實施改革,「香港需要了解中央的想法」。這不僅要學習文件的字面意義,更要理解其背後的深層次需求和目標。香港特殊的地位和角色,使其在國家戰略中佔有獨一無二的位置,這也要求香港在實施改革時既要維護本地的特色,又要與國家的整體發展保持同步。

• 香港要怎樣改革經濟結構去回應內外部挑戰

在全球經濟和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,國際形勢的變化和市民期待的提升的前題下,香港需要探索新的增長點。香港不僅要有短期的應對策略,也需要有長遠的發展規劃。面對這些挑戰香港政府和社會各界不應僅滿足於現狀,而應主動探索和實施長遠改革,以提高整體的治理水平和市場的活力。

• 如何推廣社會公平正義與人民福祉

這要求政府和社會各界深入理解這些原則的內涵,並將之作為改革和決策的基石。在實踐這些原則,政府在面對民眾的不同期待和需求時,香港需要精確識別社會的痛點、短板,以問題為導向,尋找並實施有效的解決方案。

近日,特區政府舉辦兩場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宣講會完滿結束。香港如何在新時代下自我革新,將是檢驗其治理能力和社會凝聚力的重要標誌。這不僅需要政府的努力,也需要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和支持。只有共同面對問題,敢於承認不足,並勇於探索創新的解決方案,香港才能在保持繁榮穩定的同時,更好地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,實現長遠的社會和經濟目標。

文:葉浚生

民主思路地區幹事,元朗分區委員會委員;專注研究青年事務、環保議題;認為只有在尋求共識同時尊重差異,才能促進社會進步。
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

最新文章